今年除夕夜,天气寒冷。为采访节日期间仍留守一线值班的工作人员,本报派出10多名记者奔赴不同工作岗位,现场记录、拍摄一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守土有责的工作状态,践行新闻“三贴近”,让新闻更新更活更实。
晚上7时许,本报摄影记者刘烁在高速公路安塘服务区拍摄一线值守人员。还有两年多就退休的他,1996年进入本报社工作,一直负责市主要领导和重大政务活动的新闻摄影。当天上午,他还在市区菜市场拍摄市场供应情况,晚上又转场拍摄除夕夜一线值班人员。拍完安塘服务区的工作人员,他还要去收费站拍摄疫情防控的现场。在报社工作20多年,他几乎每年除夕夜和年初一都在报社节日值班名单之列。“我还没有吃年夜饭,家人都在等我,估计我忙完工作回去9点才可以吃。”刘烁说。
90后记者黄洋也是年夜饭还没吃就去了市人民医院ICU病房采访医护人员。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说非常感谢家人对她工作的支持,这也是她第一次在除夕夜参与采访。“记者下去,新闻上来。前段时间我们响应宣传部的号召,记者驻镇采访,采写了大量一线新闻,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有责任用新闻视角记录节日期间为大家幸福生活负重前行的人。”她说。
晚上8点,记者钱枫去采访一线交警值勤,记者罗强去南方电网广东云浮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采访。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后,他非常感慨:“我们在吃年夜饭、看春晚,享受春节假期的欢乐时,应该要感谢供电一线的电力员工!”他说,在这个时间点到一线采访,会发现新闻点很多。有的值班人员正和女友热恋之中,平时没有多少时间陪女朋友,后第一任务就是赶回佛山,与家人、女朋友团聚。还有一名标准的“超级奶爸”也让他印象深刻。
除夕夜至大年初一凌晨,云浮日报社办公楼仍灯火通明,值班总编、值班主任、编辑、排版员、校对员全部在岗工作,一线记者的稿件也仍在陆续发回。辞旧迎新之际,一张张鲜活的新闻版面即将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