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家训、家风的话题就是每个家庭绕不开的永恒主题。制订家训或家规既是古代家庭教育的特色,又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显著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影响和教诲的结果。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相当重视,虽然他贵为朝廷的要臣,但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他教育儿子要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九日,他写信给九岁的儿子曾纪鸿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如何做一个君子,曾国藩教育儿子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读书与做人,实质是相容并包的。通观曾国藩的一生,其言传身教对于曾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续发展都奠定了扎实基础,值得今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