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岳阳楼》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描绘景象,寓情于景:诗歌的前两联通过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寓含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使得景象与情感相互交融,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对比映衬,抒发感慨:颈联“亲朋无一字
总的来说,《登岳阳楼》这首诗通过深沉的情感表达和抑扬的音韵节奏,展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登岳阳楼》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以下几种情感:1、家国之忧:诗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想到兵荒马乱的战场,不禁涕泪交流。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战争的悲愤。2、身世之悲:“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杜甫《登岳阳楼》的背景如下:创作时间: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即杜甫逝世前一年。地点与行程:大历三年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一路漂泊至岳阳,登上了他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情感背景:对自然美景的礼赞: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杜甫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感慨:同时,...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即景抒情之作,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首联赏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点题,写出诗人早闻洞庭湖大名,而今终于有幸一登的感慨。通过“昔”与“今”的时间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向往已久和终于得偿所愿的喜悦。颔联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题解】此诗是杜甫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的春天所作。那一年杜甫刚到岳阳后不久,受到了当地官绅的接待。新春伊始,杜甫陪当地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景,并写下了这首诗来记录当时的情景。全诗用典颂人,借古人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戎马关山北,凭栏涕泗流。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上有些地方是可平可仄,这要靠作者的意境和古人诵读诗的方法而定,古人不叫写诗,而是吟诗...
登岳阳楼 (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译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现在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
《登岳阳楼》杜甫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意蕴丰厚的即景抒情之作,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赏析:首联点题,叙述了诗人早闻洞庭盛名,而今终于有幸一登的感慨。通过“昔闻”与“今上”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的情感,以及今朝终于实现的喜悦之情。颔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