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说的对象是鹤。该典故出自《尚书·旅獒》。周武王消灭商朝后,远方邦国进贡了一只獒犬,太保召公奭担心武王因喜好此犬而荒废政事,于是写了《旅獒》呈给武王,文中提到“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这里的“物”指的就是獒犬 。不过也有与鹤相关联的故事,春秋时卫懿公特别喜爱鹤,让鹤乘坐大夫才能坐的车子。他不理
玩物丧志是一个批评人的成语,其典故源于《尚书·旅獒》。典故内容如下: 背景: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他分封诸侯并号召各国臣服。有一天,西方旅国的一位使臣献上了一只叫獒的大狗,武王非常高兴并重赏了使者。 劝诫:太保召公奭看到此景后,担心武王沉迷于玩乐而丧失进取心,于是写...
玩物丧志的典故源于《尚书·旅獒》,指的是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从而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以下是关于该成语故事的详细解释:成语来源:该成语最早见于《尚书·旅獒》中的“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为若沉迷于戏弄他人,则会丧失德行;若沉迷于玩赏某物,则会丧失志气。故事背景:...
玩物丧志的典故源于《尚书·旅獒》中的“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并有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作为例证:历史典故:春秋时期的卫国君主卫懿公非常喜爱鹤,他整日与鹤为伴,甚至让鹤乘坐高级豪华的车子,地位比国家大臣还要高。为了养鹤,他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导致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最终,当北狄部落侵...
历史典故:历史上,如晋灵公因沉迷养狗而荒废朝政,唐玄宗因痴迷斗鸡而误国,以及卫懿公因过分宠爱丹顶鹤而导致亡国等典故,都充分验证了“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的道理。这些故事警示后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和挑战,以免因小失大,悔恨终生。
玩物丧志的典故源于《尚书·旅獒》,并有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作为例证。典故来源:玩物丧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尚书·旅獒》,原文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指沉迷于玩赏人或物会导致丧失德行和志气。历史故事:春秋时期的卫懿公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甚至让鹤乘坐比国家大臣...
一、周武王的故事 相传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暴君。他极力搜刮民间的金珠财宝和珍禽奇兽,大兴宫室园林,日夜和宫女们在其中寻欢作乐,搞得朝政不堪,人民怨声载道。居住在渭河流域的周族,在西伯(西方诸侯之长)姬昌的领导下,不断向东发展。姬昌表面上臣服纣王,暗中却在积蓄力量,...
玩物丧志的典故源于《尚书·旅獒》,具体故事如下:成语出处:《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指过分地戏弄他人,就会丧失做人的道德;过分地迷恋某事物,就会丧失进取的志气。古代成语故事:主角:卫懿公,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情节: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甚至不理...
玩物丧志的典故源于《尚书·旅獒》中的“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并有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作为例证:出处:该典故最早见于《尚书·旅獒》,原文是“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思是沉迷于玩赏人或物会丧失德行和志气。历史故事:春秋时期,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非常喜欢鹤,他整天与鹤为伴,甚至不理...
【成语故事】:“玩物丧志”这一成语源自《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后,建立了西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他一方面分封诸侯,另一方面派遣使臣到边远地区,号召各国臣服于周朝。许多国家和部族因惧怕武王的威名,纷纷派人到镐(周都,今陕西西安市西),向周王朝称臣纳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