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知州是州的行政首长,地位从五品,是州的一把手。同知,即州同,在清代被提及,为知州的副手,但无固定人数与常设职位,地位为从六品。类似地,知府的副手同样存在同知,地位为正五品,同样没有固定人数与常设职位。简单概括,知县、知州、知府分别管理县、州、府,知州与知府的同知则分别为其副手。知州与知府的副手在明清时期
一个州的同知(清代改称州同),是该州知州的佐官,无定员无常职,从六品 同时一个府的知府的佐官之中,也有同知,正五品,同样是无定员无常职。简单点说,就好比现在的和副的区别,前者总责一方,后者分领诸事。
同知的级别通常比知府或知州低一级,但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赋予更高权力和责任。选拔同知一般通过科举考试或上级推荐,需具备一定学识和经验。随着清朝灭亡,同知这一官职消失,不过在现代公务员制度中仍能看到其影子,如副、副等,他们工作本质都是为服务人民、促进地方发展。
衙门官职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同知、通判、知州、知县、县丞、主薄、典史、巡检。1. 总督与巡抚:总督通常负责一省或多省的军政事务,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如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巡抚则负责一省的民政、财政等事务,如浙江巡抚。两者在职务上有所重叠,但总督...
一个州的知州,是该州的行政长官,只设一人,在明清时期为从五品(清乾隆以后直隶州知州改正五品)一个州的同知(清代改称州同),是该州知州的佐官,无定员无常职,从六品 同时一个府的知府的佐官之中,也有同知,正五品,同样是无定员无常职。简单点说,就好比现在的和副的区别,前者总...
州同知的设置:在知州一级,也有副职称为州同知,但从官阶上为从六品,同样没有固定的人数,负责分掌本州内的各项事务。四、职能变化 实际长官的变化:在康熙以后,一些派驻在外分管特定事务的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主持当地政务的实际长官。这些同知所管辖的区域被称为“厅”,即“散厅”,...
明朝地方官职从大到小排列,明朝地方官职介绍很多朋友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吧!1、府:知府一人正四品府。同知无定员正五品府。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府。推官一人正七品府。经历一人正八品府经历司。知事一人正九品府。照磨一人从九品府照磨所。检校一人未入流府。司狱一人未入流府司狱司。2、州:...
从行政级别上看,知州作为一州之长,其管辖范围和行政权力均大于知府。知府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行政,但其职责和权力主要集中在地级市范围内,相较于知州来说较小。综上所述,知州的官位大于知府,因为知州作为一州之长,其行政权力和管辖范围均大于知府这一地级市的行政首长。在明清时期的官制体系...
清朝同知是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官职。以下是关于清朝同知的详细介绍:职位设置:同知是明清时期的官名,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因事而设。职责范围: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其办事衙署称为“厅”。品级:同知为正五品官职。与知州副职的...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兼任,同知则为唯一的副。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