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军机处。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能精确地和现在的国家部门加以比较。如果硬要比,...
雍正帝创立军机处,把它和奏折制度相结合,即以朱批谕旨答复臣下奏折,召见军机大臣授以政事机宜,天下庶务总归他一人处理。 成为定制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乾隆帝继位,十月,罢军机处,改设“总理事务处”。但不久又因实际需要而于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将军机处重新恢复,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
其一,军机处的设立。清朝雍正皇帝七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729年,西北战事再起,当时因为内阁离皇帝比较远,雍正一方面担心泄露军机,另一方面处理紧急军务比较慢,就在离自己养心殿比较近的地方设立了军机房,从内阁中抽选大臣到军机处值班,专门处理西北用兵事务。由于军机处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处理西北军事...
一、设立时间 南书房:设立于康熙朝,最初仅为康熙皇帝读书的地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朝,设在靠近养心殿的地方,以方便皇帝随时召见和处理军国大事。二、原始功能 南书房:原始功能较为单一,主要是作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值班之所,以及皇帝即兴作诗、发表议论的场所。军机处:其设立初衷是为了处理紧急军...
军机处是清代始为秉承皇帝意旨办理军机事务,后扩及所有机要政事的中枢机构。其设立年月,说法不一。有起于雍正七年(1729)、八年、十年诸说,但多数人根据清人王昶所著《军机处题名记》内“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的记载,认为始于雍正七年,因西北两路用兵初设“军机房”。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1、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预上报之奏折文书的处理。上报的...
清朝初年,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其中内阁负责“章疏票拟”,而议政处则掌管军国机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在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由于西北战事频繁,军报往来频繁,内阁因地处内廷之外,导致皇帝难以直接参与军机事务。在此背景下,皇帝决定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事务处”,以应对这一...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王朝对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出清代前期政治制度高度集权的趋向。军机处成立以后,逐渐代替了清建国以来所依靠的满洲亲王,贝勒参预议政的制度,废除了议政处;同时也削弱了内阁参预国政的权力。军机处以“君权附庸”的地位,成为凌驾于内阁及各部、院之上的全国政务的总汇...
设立时间:南书房:设立于康熙朝,起初是康熙皇帝读书的地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朝,设在靠近养心殿的位置。原始功能:南书房:原始功能为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皇帝即兴作诗、发表议论的场所。军机处:最初为处理紧急军务而设,后逐渐演变成清廷的中枢权力机关。演变过程:南书房:从康熙皇帝的读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