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机关
(一)逮捕的适用机关
我国第37条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决定,并由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刑事诉讼法第59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批准或者人民决定,由机关执行。
据此,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批准权或者决定权属于人民和人民。对于机关移送要求审查批准逮捕的案件,人民有批准权。人民在侦查及审查起诉中,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律规定的逮捕条件,应予逮捕的,依法有权自行决定逮捕。人民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中,对被告人需要逮捕的,人民有决定权。对于人民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在审判阶段发现需要逮捕被告人的,有权决定逮捕。机关无权自行决定逮捕。逮捕的执行权属于机关,人民和人民决定逮捕的都必须交付机关执行。
批准和决定程序
(二)逮捕的批准和决定程序
1.人民对机关提请逮捕的批准程序。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一式三份,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审查。
检察机关在接到机关的报捕材料后,由审查逮捕部门指定办案人员进行审查。办案人员应当查阅案卷材料,制作阅卷笔录,提出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请检察长批准或者决定;重大案件应当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必要的时候,人民可以派人参加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
对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人民应当在7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未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15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20日。
检察机关经审查应当分别作出以下决定:(1)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2)对于不符合逮捕条件的,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制作不批准逮捕决定书,说明不批准逮捕的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机关。
人民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发现应当逮捕而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建议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机关认为建议正确的,应当立即提请批准逮捕;认为建议不正确的,应当将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通知人民。如果机关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也可以直接作出逮捕决定,送达机关执行。
对于人民批准逮捕的决定,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回执在3日以内送达作出批准决定的人民。如果未能执行,也应当将执行回执送达人民,并写明未能执行的原因。如果机关发现逮捕不当,应当及时予以变更,并将变更的情况及原因在作出变更决定后3日内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人民认为变更不当的,应当通知作出变更决定的机关纠正。
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机关。对于人民决定不批准逮捕的,机关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应当立即释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将执行回执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的3日以内送达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机关对人民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向同级人民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提请复核。上级人民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和机关执行。
2.人民决定逮捕的程序。人民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有以下两种情况:
(1)对于人民自己立案侦查的案件,侦查与逮捕应该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以加强人民的内部制约。人民对于自己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采取逮捕措施时,先由侦查部门填写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和证据一起移送审查批捕部门审查,由检察长决定。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逮捕,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2)人民对于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认为需要逮捕的,由审查起诉部门填写逮捕犯罪嫌疑人审批表,连同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审查批捕部门审查后,报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
人民决定逮捕的,由检察长签发决定逮捕通知书,通知机关执行。
3.人民决定逮捕的程序。人民决定逮捕被告人也有两种情况:
(1)对于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认为需要逮捕被告人时,由办案人员提交院长决定,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被告人的逮捕,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对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未予逮捕的被告人,人民认为符合逮捕条件应予逮捕的,也可以决定逮捕。
人民决定逮捕的,由院长签发决定逮捕通知书,通知机关执行。如果是公诉案件,还应当通知人民。
4.对几种特殊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的审批程序。根据最高人民《规则》第93、94、95条的规定,对几种特殊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时,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或报请有关部门备案,主要内容如下:
(1)人民对担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对担任上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层报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请许可。对担任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可以直接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也可以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请许可;对担任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由县级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担任办案单位所在省、市、县(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请许可;担任两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分别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请许可。对担任本单位所在省、市、县(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请许可。
(2)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危害犯罪的案件或者涉及国与国之间政治、外交关系的案件以及在适用法律上确有疑难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分、州、市人民审查并提出意见,层报最高人民审查。最高人民经征求外交部意见后,决定批准逮捕。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直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以上犯罪以外的案件,由分、州、市人民审查并提出意见,报省级人民审查。省级人民征求同级外事部门的意见后,决定批准逮捕,同时报最高人民备案。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直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3)人民审查逮捕危害的案件、涉外案件以及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在批准逮捕后,应当报上一级人民备案。上级人民对报送的备案材料应当进行审查,发现错误的,应当在10日以内将审查意见通知报请备案的下级人民或者直接予以纠正。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