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来源:99网


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论述题]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 工人劳动一天, 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 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100 分)

说明: 本资料为 2020 春期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试题及答案;答题时间为 2020 年 5 月 18 日开始, 2020 年 6月 21 日截止。

答: 长期以来, 人们都认为, 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 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 马克思说: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 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现在有人认为, 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经济范畴, 而是商品经济范畴。

剩余价值作为经济范畴,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 它是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预付可变资本价值部分的余额, 是没有支付过代价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 作为资本的人格化的资本家, 都是以剩余价值为其生存基础的。 马克思指出: “对别人无酬劳动的吸收、 占有, 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直接目的”。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 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雇佣劳动方式在工业中快速实现的原因在于, 工业容易从时间与空间上进行逻辑化组合。 畜牧业具有类似工业的技术特性, 因此顺利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而种植业则因为农作物生长对季节与土地的高度依赖性, 其家庭生产组织模式未被"资本雇佣劳动"方式所替代。 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显然注意到了两个农业部门的差别, 指出畜牧业是农业资本主义的先导, 种植业生产组织将逐步由家庭农场过渡到资本主义农场。

历史书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场景: 1929 年, 美国正处在大萧条时期, 牛奶产能严重过剩, 但农场主们为了不让牛奶价格下跌, 便把牛奶倒在河里, 以此来消化库存。

时隔将近一个世纪, 在 2020 年新冠疫情下,“倒牛奶” 现象再度发生。 据新京报报道, 近日, 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农场牛奶及乳制品面临滞销危机, 不少奶农被迫倾倒数十万加仑的牛奶。 农场主沃诺表示:由于餐厅歇业、 居民减少出门消费次数, 乳制品的销量大幅减少, 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辛苦生产的牛奶流进下水道, 让人不胜唏嘘。 但在另一面, 全美不少超市里的牛奶却开始缺货, 一些超市甚至开始“限购”。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其一般特征是: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企业纷纷倒闭, 生产大幅度下降, 失业工人急剧增多, 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物价下降, 现金奇缺, 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 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 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状态, 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 同时, 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 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 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 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

上述矛盾的发展结果, 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危机。 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 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 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 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 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所以, 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 大量商品堆积如山, 卖不出去, 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 农业资本家和大量农场主叫喊生产过剩, 大量销毁“过剩” 的产品, 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 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 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把棉花、 布匹烧掉; 另一方面, 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营养而犯愁。

“倒牛奶” 只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 资本家的本质是没有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倒掉牛奶, 只是因为此时牛奶的价格太低, 而为了维护较高的价格, 他们宁愿倒掉牛奶, 等待价格回升再重新生产。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