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终结性试卷二
论述题: 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 尽管历尽沧桑, 却始终自强不息。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 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 反抗压迫的过程。 试述辛亥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100分)
答:
历史意义:
1. 辛亥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 辛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打乱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在中国建立的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因为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清成了“洋人的朝廷”, 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亥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也就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使帝国主义利用清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彻底破灭。
3. 辛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南京临时颁布的一系列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 法令鼓舞下, 各地相继出现了各种实业团体, 筹资创建工厂, 发行实业报刊, 设立工业学校。 社会迅速掀起创办实业的热潮, 从而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 辛亥使中国人民思想得到一次大, 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从此民主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5. 辛亥时期, 南京临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文化、 教育的、 法令, 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 同时还颁布了剪辫、 放足等革除各种陋习的法令, 对中国社会风俗的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
6. 辛亥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极大地鼓舞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运动, 有力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因此, 辛亥不仅是政治大, 而且是一场社会大、 思想大;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而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局限性:
1. 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
2. 中国资产阶级主体不支持资产阶级民主(茅家琦)
3. 辛亥的负面因素,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当年的狂热宣传, 以及其后者或自认是者的意识形态塑造, 从手段提升为目标, 乃至衍化为至高无上的神圣。 二是由于当时“反清” 的社会动员需要, 在宣传“华夏”“炎黄” 正统观时夹杂着很多大汉族主义的偏激情绪, 尽管以后从排满转向五族共和, 辛亥领导者及其后继者为中华民族的认同与整合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但大汉族主义难以根除, 负面影响长期存在。
4. 1994 年李泽厚公开提出:“辛亥是搞糟了, 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 认为“清朝的确是已经腐朽的王朝, 但是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意义, 宁可慢慢来, 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 而一下痛快地把它搞掉, 反而糟了, 必然军阀混战。” 结果造成了“不断” 的局面, 而“在中国并不一定是好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终结性考试试卷三
论述题: 近百年来, 中国党领导人民在、 建设、 改革中创造了催人奋进的精神、 红色精神、 时代精神。 这些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 也使得中国在今年战“疫” 大考中交了满意的答卷。 这些精神是在实践中孕育形成的, 试述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是如何探索与开辟中国新道路的? (100 分)
答: 新中国成立以后,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带领全国人民, 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 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 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使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 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我们党带领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志和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 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 我们不仅建立起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 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 加上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 同志晚年特别是在 “文化大” 中犯了严重错误。 但正如同志所指出的, 同志晚年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是一个伟大的家、 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他的历史功绩永远是第一位的。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先导。
(1) 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理论的创立, 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根据和理论基础, 其思想成果的基本内容,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2) 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其坚持的实事求是、 思想的思想路线,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3)) 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其坚持“走自己的路” 的自主精神, 其“与时俱进” 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精神,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所形成的一系列积极的思想成果, 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理论, 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