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事诉讼时效中止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民事诉讼时效中止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来源:99网


《民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诉讼中止和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根据相关法律,诉讼中止的情形包括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或组织终止等。而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缺乏法定代理人、继承未确定继承人等。在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后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法律分析

《民诉法》

第一百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民事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民事诉讼中的时效期限暂时停止计算的情形。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包括:被告死亡、被告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达成诉讼和解协议、提起仲裁申请等。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财产纠纷、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各类民事案件。民事诉讼时效中止的存在,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了诉讼活动的公正性和效率性。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时效中止的条件和适用范围,以便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民事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民事诉讼中的时效期限暂时停止计算的情形。根据《民诉法》和《民法典》的规定,诸如被告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等情形,都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这一制度的存在,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了诉讼活动的公正性和效率性。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了解时效中止的条件和适用范围,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五条 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九条 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