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防治知识试题及防治手册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防治知识试题及防治手册

来源:99网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防治知识试题及防治手册

一、 前言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全球共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80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 其中45例死亡。2013年5月23日, 世卫组织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 但科学家没有找出该病毒来自哪里以及如何感染人类。

2013年7月9日和11日, 因对病毒的担忧,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召开了历史上第二次最紧急的会议( 2009年, H1N1禽流感病毒流行期间曾经召开过一次紧急会议)。 会议通过电话连线召开,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探讨应对策略。科学家担心该病毒会借助一年一度的教麦加和麦地那的朝圣活动发生大流行。

截至2013年7月, 在感染的80人当中, 有45人已经死亡。 大部分病人要么是来自沙特阿拉伯, 要么是最近去过该国家。其他大多数确诊病例集中于中东国家, 但也有欧洲国家陆续报告该病。 发现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国家包括约旦、 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 阿联酋、 法国、 德国、突尼斯和英国等。

2013年8月25日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接获玛丽医院呈报1宗中东呼吸综合症怀疑个案, 涉及1名20岁男子。 该男子于23日由英国返港, 曾在卡塔尔转机, 并于24日咳嗽和喉咙痛, 入住玛丽医院, 现接受隔离治疗。 院方将为病人采集呼吸道样本, 有待卫生防护中心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作初步化验。

二、 病原学

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 性状、 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待于进一步阐述和鉴别。 在蝙蝠的某些种类中发现过 SARS 病毒前体, 因此不能排除蝙蝠可能是 SARS 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但对新冠状病毒尚无任何资料佐证。 即使应用了新冠状病毒全序列比对, 发现与新型冠状病毒最接近的蝙蝠冠状病毒 HKU4-1 病毒核酸序列也仅有约 50-60%的相似, 因此不能直接推断动物感染源。

三、 流行病学

目前已经报告的两例病例没有发现人间传播, 传染源不明, 因该病以中东国家为首发地区, 密切监测来自该地区的输入性病例。截止2012年9月25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地区和可能发生感染传播的地区包括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两个国家。

四、 发病机制和病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可能和 SARS-CoV 感染有相似之处, 可以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冠状病毒入侵首先通过表现的 S 蛋白( 还有 HE 蛋白) 与宿主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 第一群冠状病毒( HCoV-229B) 能特异地与人类氨肽酶 N( aminopeptidase) 结合。

第二群冠状病毒( 如 HCoV-NL63 和SARS-CoV)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结合, 还可同时与 9-0-乙酰神经氨酸分子结合。 目前还没发现 OC43 和 HKU1有类似的受体。 SARS 冠状病毒感染后在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趋化因子介导下因一系列级联反应, 发生“细胞因子风暴”。 从目前两例新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发展进程来看, 可能也有类似的级联反应。 其详细机制仍有待于在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进一步阐明。

五、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一)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据 WHO 报道, 该病的潜伏期为 10 天左右。

2. 临床表现: 突然起病, 高热, 体温可达 39-40℃, 可有畏寒、 寒战, 头痛、 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乏力、 食欲减退等流感样全身症状。 在肺炎基础上,临床病变进展迅速, 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特别是肾功能衰竭, 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尚无法确定有无轻症患者。

( 二) 影像学表现。

发生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片状影像, 合并 ARDS 者片状影像广泛,进展迅速。

( 三) 实验室检查。

1. 一般实验室检查。

( 1) 外周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

( 2)血生化检查: 肌酸激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氨酶、 肌酐等可能会升高。

2. 病原学相关检查。

主要包括病毒分离、 病毒抗原、 核酸和抗体检测、 病毒分离为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抗体检测可以用于回顾性调查,但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病毒分离和核酸扩增。 建议在新冠状病毒发病早期, 采用多种标本( 咽拭子、 鼻拭子、 鼻咽或气管抽取物、 痰或肺组织, 以及血液和粪便) 检测以提高检出率。

( 1) 病毒核酸检测: 以 PT-PCR( 最好采用 real-time RT-PCR) 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新冠状病毒核酸。 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 且能快速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一般能在 4-6 小时内获得结果。

( 2) 病毒分离培养: 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 但一般呼吸道冠状病毒在细胞中分离培养较为困难, 而且需要在指定级别( 三级) 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参照 WHO 有关标准流程。

( 3) 血清学诊断: 检测新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和 IgG 抗体水平。 动态检测的 IgG 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 4 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但目前尚无特异性抗原, 这一检测难以在近期内实施微量中和实验。

六、 临床诊断

WHO 于9 月 25 日对这一新型冠状病毒所致感染的病例分别作出了以下诊断标准。

( 一) 疑似病例。

患者符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病史, 但尚无实验室确认依据。

1. 临床表现: 难以用其他病原感染解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体温≥38℃、咳嗽; 有胸部影像学改变、 肾功能改变等。

2. 流行病学史: 在新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有旅游或居住史;发病前 10 天内与疑似或确诊发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 二) 确诊病例。

满足疑似病例标准, 且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

七、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病毒和细菌等所致的肺炎、 肾功能损害进行鉴别, 也要与特殊的非感染性疾病( 风湿免疫病) 进行鉴别。

八、 治疗

( 一) 基本原则。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确定治疗场所: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尽早住院治疗;如果病情进展迅速, 则应尽早入 ICU 治疗。 同时, 实施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 一般治疗与密切监测。

( 1) 卧床休息, 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 2) 定期复查血常规、 尿常规、 血生化及胸部影像。

( 3)根据脉氧饱和度的变化, 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 包括鼻导管、 面罩、无创或有创通气等措施。

3. 抗病毒治疗: 目 前尚无有效的抗冠状病毒药物, 因为利巴韦林对SARS-CoV 无明显疗效, 推测对新冠状病毒的疗效难以奏效。 其他抗病毒的疗效尚待观察。

4. 抗菌药物治疗: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仅在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

5. 中医中药治疗: 依据中医学“外感热病、 风温肺热病” 的辩证论治规律进行:

( 1) 外邪闭肺证

主症: 发热或恶寒, 咳嗽、 喘促、 痰白等。

治法: 祛邪宣肺, 止咳平喘。

推荐方剂: 射干麻黄汤合银翘散加减。

( 2) 痰热蕴肺证

主症: 高热、 咳嗽、 喘闷、 黄痰、 腹胀便秘等。

治法: 清热化痰, 宣肺定喘。

推荐方剂: 麻杏石甘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味。

( 3) 正伤邪恋证

主症: 恢复期低热、 咳嗽、 乏力倦怠等。

治法: 扶正祛邪。

推荐方剂: 补中益气汤或青蒿鳖甲汤加减。

( 二) 重症病例的治疗建议。

对重症和危重症病例, 其治疗原则详见卫生部重症流感病例治疗措施, 即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防治并发症, 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实施有效的呼吸支持( 包括氧疗、 无创/有创机械通气)、 循环支持和肾脏支持等。

九、 出院标准

体温基本正常。 临床症状好转, 病原学检测连续两次阴性, 可出院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防治知识试题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 单选题: (每题 5 分, 共 50 分)

1、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传播、蔓延, 医务人员做到: ( C )

A、 早发现、 早报告、 早诊断、 早治疗 B、 早发现、 早报告、 早诊断、 早转院、 早治疗

C、 早发现、 早诊断、 早隔离、 早治疗 D、 早发现、 早报告、 早诊断、 早隔离、 早治疗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属 ( B ) 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其他类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的报告时间为: ( B )

A、 1 小时 B、 2 小时 C、 12 小时 D、 24 小时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的病毒命名为: ( D )

A、 MERSr-CoV B、 SARS-CoV C、 229E D、 2019-nCoV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的患者年龄集中在( C )

A、 0-14 岁 B、 15-39 岁 C、 40-60 岁 D、 60 岁以上

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时间是( C )

A、 5 天 B、 7 天 C、 9 天 D、 11 天

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危重病例的治疗原则: ( A )

A、 防治并发症, 治疗基础病, 预防继发感染, 器官功能支持

B、 以特异性治疗为主, 一般、 对症治疗为辅

C、 以治疗、 护理为主, 消毒、 隔离为辅

D、 以消毒、 隔离为主, 治疗、 护理为辅

8、 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室医务人员的防护级别为: ( B )

A、 一般防护 B、 一级防护 C、 二级防护 D、 三级防护

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的治疗场所: ( D )

A、 诊室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 防蚊设施

B、 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 配备便器和医疗废除物收集箱

C、 便器用 2000mg/L 含氯消毒剂作用 30 分钟, 冲洗后备用

D、 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医院隔离治疗, 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ICU 治疗。

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可能的传播途径为: ( A )

A、 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B、 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

C、 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 D、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二、 多选题(每题 10 分, 共 60 分)

1、 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要求包括( ABCDE )

A、 制定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B、 提高防控意识, 做到早发现、 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C、 加强监测,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时, 及时报告。

D、 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

E、 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2 、 新 型 冠 状 病 毒 医 院 感 染 预 防 与 控 制 技 术 指 南 中 对 发 热 门 诊 要 求( ABCE )

A、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等有关要求。

B、 应当配备数量充足、 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

C、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 严格执行手卫生、 消毒、 隔

离及个人防护等措施。

D、 医务人员应做好三级防护措施。

E、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急) 诊时, 要按照有关要求, 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3、 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病区(房) 要求( BCDE )

A、 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 温度计、 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可多人使用, 但应严格执行消毒规范。

B、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等有关要求。

C、 应当配备数量充足、 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

D、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 疑似病例进行单间隔离, 经病原学或者血清学确诊的同类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

E、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4、 关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肺炎” 的 临 床表现, 下述说法正确 的 是( ABCDE )

A、 发热, 乏力, 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 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休克、 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B、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 以肺外带明显。 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 浸润影, 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胸腔积液少见。

C、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D、 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 3 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E、 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监测为阳性。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可以感染的动物物种为: ( ABC )

A、 蝙蝠 B、 家畜(如: 猪、 狗、 牛) C、 野生动物(如: 猴子、 山羊)

D、 家禽(如: 鸡、 鸭、 鹅) E、 鸟类

三、 简答题(每题 10 分, 共 30 分)

1、 人可能会感染新型的动物源冠状病毒吗?

答: 详细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在 2002 年发生了从果子狸传至人的 SARS 冠状病毒疫情, 沙特阿拉伯在 2012 年发生了从单峰骆驼传至人的 MERS 冠状病毒疫情。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 但尚未感染人类。 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 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

2、 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答: 症状因病毒及个体差异而异, 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 发热、 咳嗽、 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在较严重病例中, 感染可导致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肾衰竭, 甚至死亡。

3、 个人如何自我防护?

答: 减少接触及减少传播多种疾病的标准建议包括: 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 坚持安全饮食习惯, 以及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 的人密切接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防治知识试题

一、 单选题:

1-5、 CBBDC 6-10、 CABDA

二、 多选题

1、 ABCDE 2、 ABCE 3、 BCDE

4、 ABCDE 5、 ABC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防治手册

一、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

1.“直接传播”

病人喷嚏、 咳嗽、 说话的飞沫, 乃至呼出气体中, 都带有病毒, 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的感染。 患病者或者携带病毒的动物呼出气、 嚎叫, 同样也有病毒, 会导致感染。

2.“气溶胶传播”

病人喷嚏、 咳嗽、 说话时的飞沫, 漂浮在空气中, 大的颗粒会沉积下去。而直径小于 2.5pm 的颗粒, 就会混合在空气中, 形成气溶胶。 被吸入后, 就会感染。 携带病毒的动物呼出气, 同样也形成致病气溶胶。

3.“接触传播”

病人喷嚏、 咳嗽的飞沫, 虽然开始是播撒在空气中, 但最终会沉积下来,沉积在地面、 桌椅、 门把手等日常用品上面, 还有病人口水、 痰液、 唾液等分泌物, 以及沾染上各类分泌物的手, 触摸日常用品, 也会把病毒留在上面。 如果正常人的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手就会被污染, 再接触自己的口腔、 鼻腔、 眼睛等黏膜, 可引起感染, 这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现在认为, 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尤其是在学校、 幼儿园。

二、 预防措施

(一) 预防直接传播

1、 无论是咳嗽、 喷嚏、 流鼻涕, 一定要用纸张、 手帕遮挡, 若无东西可用,可用手遮挡, 绝对不能污染环境, 更不能对着别人喷嚏、 咳嗽。

2、 人与人之间接触时, 要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 尤其是面对面谈话时。 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3、 对疑似罹患传染性疾病的人, 应及早隔离。

4、 不探视疑似罹患传染病的病人。

(二) 预防气溶胶传播

1、 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居家休息, 不要凑热闹。 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2、 如果必须要到人口密集的地方, 如菜市场、 超市、 车站、 医院、 乘坐公共交通(地铁、 汽车、 飞机) 工具等, 须戴口罩。 口罩一般 2 小时更换一次,最长不超过 4 小时。 戴口罩时间过长, 同样也会降低上呼吸道的抵抗力, 只要离开密集人群, 尽量不戴口罩。

3、 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居家, 保持室内不断的通风换气。 病原体传播致病是需要一定的浓度和数量的。 我们经常给室内开窗通风换气, 就大大降低了疾病的传染性, 甚至比用消毒剂都好!

(三) 预防接触传播

1、 不能随地吐痰。 痰液一定要吐到该吐的地方, 如痰盂等。 如果当时实在没有可吐痰的地方, 可以先吐在纸张上, 在方便的时再把它放到它的归宿地。

2、 不随便丢放废弃物。 在公共场所垃圾投放至垃圾桶。 居家垃圾, 尤其是厨余垃圾, 建议包装好再投放到公共垃圾桶。

3、 保持个人卫生, 尤其是手! 要勤洗手。 避免脏手接触口、 眼 、 鼻。 尤其是在室外公共场合, 更要注意这一条。

(四) 保持手卫生

1、 进出公共场所, 不是必须的情况下, 不要用手接触公共物品。

2、 公共场所常常有隔热门帘, 掀门帘时尽可能用纸张隔离一下, 保持手不接触。

3、 自己擤鼻涕后一定先洗手, 再接触公共物品。

4、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不洗手绝对不能抱孩子。 不洗手不要接触家中东西, 尤其是儿童用品。

5、 洗手一定要用洗涤剂, 肥皂、 洗手液都可以。

6、 主张水龙头流水洗手, 尽量避免盆洗。

(五) 保持自 身抵抗力

1、 不做损害身体抵抗力的傻事。 吃好、 穿暖、 别冻着, 避免淋雨和醉酒;合理作息、 不熬夜、 不过劳。 疲劳可以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容易得病。 所以,保持生活规律, 保证充足睡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是防病的好办法。

2、 多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增强免疫力。 运动是最好的防病办法。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