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申请时限规定:当事人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6个月内提出;或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解书若违反自愿原则或法律,可提供证据申请再审,确认属实则必须再审。
法律分析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或者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第二百零一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拓展延伸
民事申诉的期限及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申诉的期限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民事申诉的期限通常是在事实发生或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的民事申诉期限为三年。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如人格权侵权、医疗事故等,可能存在特殊的申诉期限规定。因此,在提起民事申诉前,应当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具体的申诉期限要求。如果逾期未能提起申诉,可能会导致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建议在合理期限内积极行使申诉权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的六个月内提出申请,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提出。此外,《民事诉讼法》还对特定情况下的再审申请提出了具体规定。因此,在面临需要再审的情况时,当事人应及时了解适用的法律规定,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及时行使申诉权利,有助于保护个人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一条 下列事项之一,人民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申请支付令;
(二)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三)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四)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五)申请强制执行;
(六)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七)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八)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施行前本院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