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与缓刑无直接联系,不属刑罚。关键在于取保候审期满后,判有无罪、罪重还是轻,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符合缓刑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争取缓刑: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认为不关押不会再危害社会;罪犯非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强制措施,和缓刑没有直接联系,不是刑罚处罚。关键要看取保候审期满后,作出有罪还是无罪,罪重还是罪轻,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判决。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缓刑。具备下列条件的取保候审犯罪行为人可以积极向争取缓刑: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拓展延伸
涉嫌犯罪被取保候审后的刑罚预测与法律纠纷
在涉嫌犯罪被取保候审后,刑罚预测和法律纠纷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刑罚预测涉及对被告可能面临的刑罚的推断和分析,以便为案件的辩护和法律策略提供指导。这需要综合考虑被告的罪行性质、证据的可信度、过去的判例以及法官的倾向等因素。同时,涉嫌犯罪案件往往伴随着各种法律纠纷,如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程序违规等问题。律师在这些纠纷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需要熟悉相关法律规定、运用法律逻辑和辩护技巧来保护被告的权益。因此,对刑罚预测和法律纠纷的深入了解对于涉嫌犯罪被取保候审的个体至关重要。
结语
律师在涉嫌犯罪被取保候审后的刑罚预测和法律纠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刑罚预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为案件的辩护和法律策略提供指导。同时,涉嫌犯罪案件往往伴随着各种法律纠纷,律师需要熟悉相关法律规定,运用法律逻辑和辩护技巧,保护被告的权益。对刑罚预测和法律纠纷的深入了解对于涉嫌犯罪被取保候审的个体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人民、人民和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机关执行。
第六十人民、人民和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