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2023年厦门骨干人才认定标准如下:1、A类人才是指国际国内顶尖人才; 2、B类人才主要以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为参照;3、C类人才主要以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参照;4、D类人才主要以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为参照; 5、E类人才主要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为参照基准; 6、F类人才主要以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为参照基准。 人才评定条件:1、科研水平:包括实践科研能力、科研成果、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等。2、专业技术水平:包括学术成就、专业水平、实际经历等;3、学术兼并成就:包括国家外事活动、国际学术活动、参与培养高层次人才等;4、学术著作:包括自著、合著等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5、社会公益、感恩社会:包括获得全国最高奖或者本行业最高奖,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经验等;6、思想活动积极性:包括发表论文、讲座、会议、交流等;7、发展潜力:研究领域的发展空间及书写的潜力;8、个人品行:包括品行端正、社会和谐感、道德品质等。人才认定所需材料如下:1、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2、《社会保险参保证明单位专用》;3、党政机关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提交公务员管理部门出具的公务员参公登记表复印件;企、事业单位的,提供劳动合同或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属创业人员的,提供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4、最高学历证书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提供,毕业证和教育部学历证明电子注册备案表;5、最高学位证书具有学位的人员提供,学位证书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认证报告;6、职称证书具有职称的人员提供;7、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提供。综上所述,F类人才主要以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为参照基准。 人才认定标准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三个方面,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依据。实践能力是把思想和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拓展新思维,提出新解决方案,实现创新的能力;沟通能力是把自己的想法准确,有效地表达出来,并能够有效沟通,影响他人的能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在安排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应当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增加就业岗位。第十五条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县级以上应当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1)受聘于福建省内事业单位(含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的人才,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须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外籍人才、海外人才为1年以上)、每年在闽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劳动(聘用)合同;且近3年内应缴工薪个人所得税额一般每年不低于3万元,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四个设区市(以下简称山区地市)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年纳税额标准下浮20%;(2)受聘于福建省内企业的人才,须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外籍人才、海外人才为1年以上)、每年在闽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劳动(聘用)合同;且近3年内应缴工薪个人所得税额一般每年不低于7万元,山区地市和重点县年纳税额标准下浮20%;(3)在福建省内创(领)办企业的人才,须担任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总裁、合伙人或技术总负责人之一,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占创业投资30%以上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30%以上,企业拥有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所需的部分资金(不少于50万元)和一支由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人才组成的创新人才团队;(4)自由从业的人才,须为经民政部门批准的国家级协会会员,且符合所在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下同)设定的其他条件(有关条件须报人才办审定)。法律依据:《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第一条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包括省级高层次人才和市级高层次人才。省级高层次人才划分为特级人才、A类人才、B类人才和C类人才,适用于在闽就业创业的引进人才(在闽就业或创业时间不超过1年,且来闽前在省外学习或工作连续3年以上的人才)、现有人才(除引进人才外,其他已在闽就业创业的人才)和有意来闽就业创业的待引进人才(已与省内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或拟来闽创业的人才),不受国籍、户籍。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列入认定范围。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