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明礼仪的典故

文明礼仪的典故

来源:99网


鲁班,古时的巧匠,被尊为木匠祖师。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游历采石矶,发现墓前的诗文大多是胡乱涂鸦,不禁怒从中来。在李白墓旁题诗一首,讽刺那些自不量力,在高手面前卖弄的人。

“班门弄斧”这则成语,源于柳宗元的《河东先生集·王氏伯仲唱和诗》。文中提到“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即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是厚着脸皮。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人,以精湛的雕刻与建筑技艺闻名于世。

采石矶是李白晚年游览之地,因传说中李白在此捉月而亡,成为旅游胜地。梅之焕游历至此,见墓前诗文拙劣,心中不悦,挥笔题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源自柳宗元的记载,讽刺那些不自量力,在高手面前卖弄的人。梅之焕讥讽的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正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后来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流传至今。

鲁班以其高超技艺著称,后人将其视为匠人的典范。而“班门弄斧”则提醒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不足,以免贻笑大方。

“班门弄斧”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技艺高超者的敬仰,也警示后人要谦虚谨慎,避免在行家面前炫耀自己的不足。

在梅之焕题诗之后,“班门弄斧”这一成语更加深入人心。它不仅成为了对那些自不量力者的一种讽刺,也成为了对谦逊态度的一种倡导。

通过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技艺高超者的敬仰之情,还能从中领悟到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